- · 《化工时刊》栏目设置[08/03]
- · 《化工时刊》数据库收录[08/03]
- · 《化工时刊》投稿方式[08/03]
- · 《化工时刊》征稿要求[08/03]
- · 《化工时刊》刊物宗旨[08/03]
永和股份:把氟化工做精,把产业链拉长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在我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、大数据中心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,含氟高分子材料正展
在我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、大数据中心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,含氟高分子材料正展现出惊人的成长性。
“永和拥有生产含氟高分子材料VDF和PVDF的坚实基础。”童建国告诉记者,公司现有氟碳化学品中的HCFC-142b(一氯二氟乙烷),可有效保障后续VDF/PVDF产品的原料供应。而具有特异压电性和焦电性的PVDF,已在锂电池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中被广泛采用,被视为氟化工产业调整中的“明日之星”。
“近年来,公司FEP、HFP等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产能逐步释放,产品收入和毛利占比相应上升。随着今后募投项目的陆续投产,制冷剂等传统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将逐步下降,含氟高分子材料则将逐步提升。”童建国判断。
在童建国看来,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背景下,氟化工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。“这就要求我们氟化工企业重视HFC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,合理把控,为即将到来的HFC物质削减做足准备。”
两条腿:技术与人才齐头并进
一份业绩预告,展现出永和股份的高景气度。受益于产能释放及下游市场的火热,公司预计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为2.5亿至3亿元,同比增长145.61%至194.73%。
“永和的竞争力,一体现在产业链完整,二体现在产品质量过硬。我们在产品性能方面始终是走在行业前列的。”童建国自豪地说。
以永和FEP产品为例,其在介电损耗、热失重、耐弯折等指标上均处于国内领先,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产品“能打”的性价比,也为公司成功吸引到了哈博电缆、金信诺、万马股份、神宇股份等客户。
产品“强输出”的背后,是技术“稳供给”。在实践中摸索前行,永和逐步建立起自主研发为主、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战略:依托金华永和省级研究院为主体,确定开发方向;由各生产基地进行工艺、品质等技术改进;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小试、中试及产业化试验;吸收消化外来技术,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。
人才,则是技术研发的“基本盘”。同样采用内部培养为主,外部引进为辅的方式,永和将岗位培养与知识培训并举,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、专业知识强大的研发团队。童建国欣喜地告诉记者:“随着公司越做越好,我们这几年也吸引了一批985、211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中。公司每年都会有一批骨干员工成为高级研发人才和各部门中流砥柱。”
“上市在为我们打开更多融资渠道的同时,也搭建了更多元的人才留储方式。”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名“新兵”,童建国有感而发。
上市不到3个月,永和股份便迅速推出了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,拟分别向激励对象授予198万份股票期权和396万股限制性股票,占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.74%和1.48%。至去年底,上述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,共有323名员工领到了永和发出的“股权红包”。“只要你做的东西是创新的、有突破性的,对产品质量有提升的,对公司发展有助力的,我们都会不遗余力给予奖励。”童建国笑着说。
“在产业链前端,永和股份将努力打造明显成本竞争优势;在产业链后端,公司力争做到技术最优、品质最好,在高端产品的价格和利润上深挖走远。”立足氟化工,童建国已为公司发展的下一落点画出“路线图”。
文章来源:《化工时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hgs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215/1681.html